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针对课程特点,要求参试者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定义,能够运用相关原理来解决问题,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 考试内容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等。

2. 考试要求

(1)了解统计学的发展历史;

(2)了解统计学的涵义和特点;

(3)了解统计工作的过程;

(4)理解统计学中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等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二、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考试内容

统计调查方案、分配数列、统计分组等。

2. 考试要求

(1)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及要求、统计方案的设计;

(2)了解统计调查形式的分类;

(3)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与内容,理解统计分组、分组标志、分配数列等概念;

(4)掌握统计分组方法、组距数列的编制、累计次数分布、统计表。

三、综合指标

1. 考试内容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动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 考试要求

(1)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的计算;

(2)理解相对指标的概念、表现形式、种类和计算方法;

(3)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掌握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四、动态数列

1. 考试内容

动态数列的编制、动态数列水平和速度分析指标、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

2. 考试要求

(1)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

(2)理解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

(3)理解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

(4)理解长期趋势的测定及预测;

(5)季节变动的测定及预测。

五、统计指数

1. 考试内容

指数的种类、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2. 考试要求

(1)了解统计指数概念;

(2)理解综合指数;

(3)理解平均指数及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4)理解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5)掌握指数体系的编制。

六、抽样调查

1. 考试内容

指数的种类、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2. 考试要求

(1)了解抽样调查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2)理解抽样误差的概念,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

(3)理解抽样推断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4)理解抽样方案的设计;

(5)理解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

(6)掌握假设检验。

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1. 考试内容

相关关系、直线回归分析、曲线回归分析。

2. 考试要求

(1)了解相关关系的涵义及种类;

(2)掌握相关系数的测定、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3)掌握简单直线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掌握指数曲线回归模型、二次曲线(抛物线)回归模型和双曲线回归模型。

八、国民经济核算

1. 考试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相关指标及计算公式。

2. 考试要求

(1)理解国民经济及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概念;

(2)理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分类和内容;

(3)掌握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的构成;

(4)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面相关指标、收入分配和使用总量核算方面指标、国民资产负债方面指标。

(5)掌握按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

三、试题结构与题型

题型包括单选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单项选择题示例如下:

统计认识过程是( )。

A. 从质到量

B. 从量到质

C. 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 从总体到个体

【答案】C

多项选择题示例如下:

中位数是( )。

A. 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

B. 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 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D. 不受总值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答案】ACD

简答题示例如下:

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它综合反映了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以下作用:(1)它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其代表性取决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标志值的差异程度越大,标志变异指标值就越大。(2)它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生活过程的均衡性,通常标志变异指标越小,说明现象发展过程越均衡,反之,越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