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及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以最小的成本迅速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它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态度(right statue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即“6R”,并使成本最小化。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CM)是指购买者、供应商和顾客联盟并共同努力达到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先进组织的过程。在早期所研究的供应链管理中,通常将视点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而现在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跨公司的计划与执行,及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合理运作的关键在于供应链系统的垂直一体化,即供应商、制造商、客户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而提高效率。

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做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及低成本的要求。

二、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1)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由下图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下图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

在以上四个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2)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 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 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

• 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 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

• 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

•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三、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中,厚此薄彼必然会使供应链出现薄弱环节,最终导致供应链的断裂,而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依赖于完整的供应链而存在。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将供应链看成是由采购、制造、分销与销售等构成的一些分离的功能块。

(2)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上各个功能部门的共同目标,坚持这一点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及供应链的市场份额有重大影响。

(3)供应链管理理论对库存有不同解释,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

(4)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为了确保达成共同目标,高层管理部门采取一定办法消除供应链内各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是十分重要的。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大消费者手中。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四、供应链管理的效益

(1)供应链管理的内部效益

①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连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

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需求信息沿供应链逆向准确、迅速地反馈到生产厂商。生产厂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加、减少、改进、提高质量、选择原材料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的良好结合。

②供应链管理可以促使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达到现代化管理。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相关的各企业为共同的整体利益而奋斗。要达到这个目标,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须畅通无阻,为此,供企业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必须采用现有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共同为销售提供良好的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则物流技术设备、管理越需要现代化。

③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社会库存,降低成本。供应链的形成,要求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出优化,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采用先进的设备,从而促进产品、需求信息的快速流通,减少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

④供应利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供应链通过各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捷、最简便的流通渠道,是供应网络中最优化网络。它除去了中间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大大缩短了流通路线,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

(2)供应链管理的外部效益

①供应链管理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信息化的时代,谁拥有信息,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一个坚强的后盾。供应链管理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它不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最优流通渠道,使信息快速、准确反馈,而且在供应链联合的各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

②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供应链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大大缩短了产品的流通周期,加快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并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来,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

③供应链管理可产生规模效应,有效地提高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就是一个整体,它把供应商、生产厂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条链上,并对之优化,使企业与相关企业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网络整体。该整体中的各个企业虽然各为一个实体,但为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合作,协调相互关系,加快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缩短了产销周期,减少了库存等,使整个供应链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大大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供应链管理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供应链(Global Supply Chain)变得越来越长且越来越复

杂,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也就随之改变。由于网络通信技术、全球动态联盟的发展和相关要求的不断提出,供应链管理呈现出全球化、敏捷化、绿色化和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1)供应链管理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该过程涉及的不同地域的厂家将越来越多,最终呈现全球性,全球供应链应运而生。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将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变得更加畅通,因此它不仅将增大整个供应链的总体效益,还能使单个企业借助庞大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在竞争中更主动、更有发言权。

(2)供应链管理呈现出敏捷化的趋势。基于Internet的全球动态联盟、虚拟企业和敏捷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变革的大趋势,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以企业增强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为向导,以动态联盟的快速重构(Re-engineering)为基本着眼点,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着重致力于支持供应链的迅速结盟、优化联盟运行和联盟平稳解体。

(3)供应链管理呈现出绿色化的趋势。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的学科交叉,是实现可持续制造和绿色制造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今后绿色供应链研究的主要内容将会是建立绿色供应链系统的理论体系,进行绿色供应链的决策支持技术、运作和管理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4)供应链管理呈现出电子化的趋势。电子商务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它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整合企业上下游的产业,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客户)、物流运输商和服务商、零售商以及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